当前位置:首页>>检察要闻
检察要闻
倾力守护黄山这片“红色热土”
时间:2024-12-17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英烈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和宝贵精神财富。


黄山市地处皖南山区,是一方红色热土。这里曾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重要活动区和会师地、皖浙赣省委机关常驻地和闽浙皖赣革命活动根据地、皖南革命斗争中心区域、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集结地和整编地、新四军成军地和东进抗日出征地,共有革命遗迹、纪念场馆219处,星罗棋布的红色文化资源为秀美黄山增添了红色底蕴。


近年来,黄山市检察机关在红色资源保护中,灵活运用磋商、公开听证、检察建议等多种方式依法履职,以公益诉讼为剑,凝聚保护合力,提升协同共治效能,为红色资源保护提供坚实司法保障。





石屋坑烈士纪念广场有了长效管护



革命老区石屋坑坐落在鄣公山北麓,被称为“皖南革命摇篮”。在国内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石屋坑是中共皖浙赣省委的常驻地,是皖浙赣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活动中心。在这个小小的村落,关英、刘毓标、李步新、倪南山等革命先辈同敌人进行着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了与人民血肉相连的深深情感。
今年9月,在黄山市检察机关开展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专项行动“回头看”中,休宁县检察院在走访调查中发现,石屋坑烈士纪念广场烈士墓碑破损、少数烈士陵园存在杂草未清理等问题,影响了烈士陵园庄严、肃穆、清净的环境,遂向有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

检察建议发出后,相关部门积极履职,修缮墓碑、清理杂草,并建立了长效管护机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烈士纪念广场。如今,石屋坑纪念广场烈士墓碑修缮完好,周边环境干净整洁,来到这里接受红色教育的人员越来越多,“石屋坑”精神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和铭记。



“洪坑集中营”的红色记忆正在唤醒



“洪坑集中营”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被用于关押新四军官兵以及爱国进步人士,留存了新四军英勇斗争的丰富史料,具有不可复制的宝贵性。但是这一段红色史实因历史年代久远,长期未被载入地方党史的“正本”。
2023年,徽州区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在市区两级党史和新四军历史研究专家的配合下,赴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多省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洪坑集中营史料挖掘,四处走访新四军后代、多次寻访在世见证人,通过史料、文字和口述史的整理,现已完成史料挖掘和整理工作。
但是,截至目前,洪坑村仍未建立烈士纪念设施,相关遗址长期未得到有效保护,其保护工作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徽州区检察院在检察履职中发现相关情况后,多方履职,统筹推进洪坑集中营红色资源保护宣传。一方面,多次召集党史专家、行政机关主管部门、当地村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召开听证会、恳谈会,共谋保护措施、开发规划。另一方面,用好检察建议,引导相关部门对洪坑集中营遗址和烈士遗骸进行妥善保护。同时,积极与文旅部门、宣传部门共同谋划,制定红色资源开发规划、宣传方向,努力让被掩埋的红色记忆生根开花,弘扬新时代的徽州红色乐章。




红色墙绘成了一道亮丽风景线



红色故事墙绘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图像,向群众传达了革命历史和英雄事迹,帮助群众了解历史,激发爱国情感和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能够更好的传承红色文化。

“这面墙绘讲述的是方志敏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进驻柯村修整的革命史实,现在墙面七零八落,已经看不完全了……”当地群众反映道。
黟县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辖区内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北广场部分围墙墙皮有零星脱落情况,致使该墙体上的墙绘文字缺损,不能完整展现革命斗争史迹和红色故事。

为推动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黟县检察院向有关行政机关制发了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职。相关主管部门积极整改落实,于2024年9月底完成了墙绘缺损文字和画面的修补工作,并于9月30日第十一个烈士纪念日来临之际举行了向英烈敬献花篮仪式。
现在,焕然一新的墙绘不仅在视觉上美化了环境,也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重温红色记忆,接受红色洗礼。

每一处红色资源都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革命的记忆。2024年以来,黄山检察机关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依法立案办理英烈保护领域案件7件,发出检察建议7件,相关行政机关均已答复并完成整改。


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推动。黄山检察机关将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作用,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形成保护合力,引导全社会关注革命文物、英烈纪念设施等红色资源保护,传承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