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讲述让我知道,原来我们老百姓生活中很多小事情解决的背后都有检察机关的参与和推动……”
“真没想到检察院在办案的过程中,为了修复社会关系,下了这么大力气……”
亮检行·我来说(第一季)检察故事汇结束后,现场观众和许多网友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检察,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黄山检察以“心”为本,从“心”出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以求极致的精神办好人民群众的关心关注的每一件事,为增强社会免疫力、提升城市幸福感贡献检察力量。
心平方解心结。如果仅仅是就案办案,安于做案件办理“流水线”上的操作工,检察官们可以轻松很多。但是,案结事未了、口服心不服、终究意难平的事情就会一件件的产生,最终成为社会大问题。
司法,让犯罪者受罚、让受害者得助,更要让每一个案件当事人都能疗愈“心伤”、化解“心结”,平静的回归社会、融入社会。一个个小小的案件,在检察官们的“匠心”办理下,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37度司法》的温情,当事人也更加心平气和,重燃生活热情,重归岁月静好。
上医者,医未病。面对误入歧途的少年,简单粗暴的法律惩戒不仅治不了病、救不了人,还容易埋下诸多不稳定的社会隐患。检察机关在办理罪错未成年人案件时,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充分考量案件细节、案发原因、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等,通过帮教回访、家庭教育指导等方式,最大限度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拉一把、扶一程,以《爱的救赎》护航迷途少年归返,开启新人生。同时积极推动构建全社会预防青少年犯罪体系,推动形成未成年人“六大保护”合力,筑牢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铜墙铁壁。
心暖可御身寒。疫情三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突显。让人民群众在疫情的寒冬里感受温暖,是黄山检察人的不懈追求。从解决农民工的“烦薪事”到关心老百姓的“身边事”,从看好老年人的“养老钱”到守护群众的“救命钱”,检察机关坚持了解民情、维护民利,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看检察官的“十八变”》,检察官到生产生活一线去,到人民群众身边去,实践、感受、倾听,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法律服务,更接地气、更暖人心、更为精准的各项服务企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检察举措相继出台。
面对一时的利益诱惑和长远的利益保护,如何做到让老百姓放弃当下利、放眼长远益,考验的不仅仅是检察官们的法律业务水平,更是耐心细致的沟通说服能力,《利与益的衡平》,是人不负青山,更是青山不负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检察机关要更加自觉担起新时代新征程党中央赋予检察机关的更重责任,依法能动履职,治罪与治理并重,以“检察蓝”守护“生态绿”。
一条飘逸的新安江、一座写意的黄山,孕育了灿烂的徽文化,滋养了无数的鸿儒达士,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布徽州大地,闪耀中华文明。保护和传承的难题如何破解?
《牌坊下的检察蓝》、《弹指间拨动检察智慧》,检察官们四处奔波走访调研,汇聚各方力量,守护徽州珍贵的文化遗产,向子孙后代和历史给出极具检察责任的答案——矢志成为徽州文化的“守松人”。
心齐何惧考验。纵览历朝兴与衰,惟有民心不可负。民心齐,九天揽月五洋捉鳖不在话下,风云变幻风雨激荡的历史考验亦可静观。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得民心者得天下。政法机关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掌握的“刀把子”。公平和正义是人民群众看待政法工作乃至对党和政府工作满意与否的重要部分,关系着人心向背。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维护公平正义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坦途,《青春就这“YOUNG”》是无惧,是挑战,是不断再出发,何愁艰难险阻!《我们的答案》是有“心”、有“情”、有“义”,何惧荆棘满道!
黄山检察人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实体和程序并重,让正义之光照亮每一个隐蔽的角落,让司法公正看得见、摸得着,以守望公平正义的检察自觉,引领人民群众知法守法、崇法尚法的行动自觉,以维护公平正义的使命担当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亮检行”,亮出的是黄山检察的忠诚担当,亮出的是检察人矢志不渝的的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