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检察风采
检察风采
【亮检行·我来说(第一季)检察故事汇】王珍珍:弹指间拨动检察智慧
时间:2022-12-20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我们第一次走访国家级非遗珠算传承人汪素秋老师时,她欣喜中带着苦恼,“孩子们学习珠算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教珠算的老师实在是太少了,非遗传承不能断啊!”听着汪老师的感叹,我们不由动容。随着对程位珠算法这项国家级非遗了解的越深,我们也不由思考,这项非遗的传承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我们公益诉讼检察,在助推这项非遗传承保护能不能做些什么

我们查阅大量的地方志史料,走访相关部门,非遗传承人,实地调研程大位故居、社区、学校,我们发现,虽然2008年时《程大位珠算法》就已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但并没有严格按照对应的层级标准进行保护,社会公众对此知晓度不高、“非遗进校园”落实不够到位,直接影响了程大位珠算法的传承。汪素秋老师提及的“师资缺乏”更是切中要害!

找到了问题,我们结合检察履职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我们先后向区文旅体局、区教育局制发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依法履行非遗保护主体责任,通过教师讲授、非遗传承人进课堂、集体表演等更加多样化的形式进行非遗传承保护,使传统文化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程大位珠算法非遗保护有了更新更好的发展。20226区教育局回函:“借助检察公益诉讼力量的推动,非遗进校园已有效开展,大位小学创办了程大位非遗展厅,原创珠心算舞蹈《永做传承人》登上全国非遗传统技艺大赛的舞台。”

当我们再次见到汪老师的时候,她兴奋说到:“我们的珠算传承队伍又扩大了呢,在检察力量的助推下,学校成立了非遗工作室,师徒结对传帮带。想学珠算的小朋友越来越多。感谢你们的付出和努力”。

一起案件成功办理了,但是公益诉讼检察官的履职还在继续。

我们积极推动检察履职的延伸。针对全区所有的非遗项目进行摸排,梳理出非遗保护问题线索20多条。比如,黎阳古镇已有300多年历史的传统民俗“新江板龙”濒临灭失;国家级非遗项目“漆器髹饰”产品研发经费支持不足,传承保护、经营发展陷入困境。

除了聚焦具体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我们还更加注重非遗保护机制建设。今年,我们借助“府检联动”平台与相关主管部门研究制定“非遗保护协作配合机制”,牵头打造“主管部门+保护单位+徽学专家+公益诉讼检察”的非遗保护新模式,趟出一条网格化、专业化、法治化的非遗传承发展新路子。

我们还积极为更加坚实的非遗保护地方立法服务。20224月,市人大常委会针对非遗保护地方立法公开征求意见,我们以办理的系列非遗案件实例为支撑,积极建言献策。20221025日,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黄山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办法中专门规定了检察机关依法办理非遗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等相关条款。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强调“完善公益诉讼制度”, 这既是对公益诉讼检察实践的充分肯定,也是更高期许和要求。新时代,新起点,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谋定市委提出的打造山水人文之城的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贡献更有质效、更具智慧的检察力量!